您的位置:首页>资讯 >

十四年间,中国到底改变了什么?

2022-02-23 12:23:07    来源:智谷趋势
◎作者 | 逍道一

北京冬奥会刚刚落下帷幕。

对14亿国人而言,这是一次难忘的盛事。这届冬奥会的开闭幕式,再次惊艳了世界。在冬奥会奖牌榜上,中国代表团排名第三,创下了史上最好成绩。

但这届冬奥会的价值,远在开闭幕式和奖牌榜之外。

不同于14年前的北京夏季奥运会,中国已不需要在开幕式上向全世界解释“我是谁”,也不需要用奖牌的数字,向世界证明什么。

在本届冬奥会上,最引人瞩目的面孔之一,是中美混血但选择代表中国出战的谷爱凌。她成为大众宠儿,并不只是因为她两金一银的出色成绩,还在于她青春靓丽的个人形象。

50年前的今天(2月21日),尼克松访问北京,中美关系实现历史性破冰。那时人们恐怕无法想象,50年后冬奥会上最炙手可热的中国代表团运动员,竟然出生在美国,还有一半美国血统。

image.png

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半,美国“空军一号”第一次降落在北京

不过,我们放大历史的视界,体育一直是影响世界的力量。

尼克松访华之前最重要的公开铺垫,正是1971年中美之间的“乒乓外交”,“小球撬动大球”,成为外交史上的佳话。

美国,也一直和中国的体育事业有着特殊的联系。

1910年,《申报》发出后来举世闻名的“奥运三问”:中国何时能有运动员参加奥运会?何时能得到奥运冠军?何时能举办奥运会?

“奥运三问”前两个问题的解答,都和美国有关。美国见证了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许多“第一次”。

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纪录,是刘长春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创下的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后,派代表团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,是1980年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办的冬奥会。

中国得到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,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的射击金牌。

中国得到第一枚冬奥会金牌,是杨扬在2002年的盐湖城冬奥会。

……

这么多“第一次”都发生在美国,倒也不全是偶然。美国本来就是过去一个世纪里,举办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国家。频繁举办大型赛事,源于国力的支撑,也反映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巨大影响力。

中国人的“奥运情结”,归根结底来源于奥运背后对国家崛起的渴望。2001年7月,北京赢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,“奥运三问”的“第三问”终于有了答案。

中国人终于可以在自己的主场,而不是别人的土地上,证明自己。

从洛杉矶、普莱西德湖、盐湖城再到北京,奥运不仅见证了中国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,也见证了整个中国的发展历程。

从2008年到2022年,北京用14年成为全球唯一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,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“双奥之城”。它同时也是举办两届奥运会时间间隔最短的城市。

担任两届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的张艺谋由衷感慨:

如果没有国家的强大,没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,我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申办两次奥运会,也不可能有我所谓的“双奥导演”,这是我的幸运。

image.png

现代奥运产生于西方。东亚举办现代奥运会的次数并不多,却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。

东亚的近代史,是充满波折的历史。东亚国家比任何其它国家都更渴望,用奥运会这样的盛大仪式,来证明自己。

image.png

以至于当奥运圣火次第点亮3座亚洲城市时,多少人热泪盈眶!1964年的东京、1988年的汉城、2008年的北京,都承载着饱经沧桑的远东国度,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勃勃雄心。

2008年,北京第一次举办奥运会。当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,第二年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。中国想要自豪而激动地告诉世界:“我们是谁?我们从哪里来?”

在鸟巢,我们看到了由2万名演员组成的庞大方阵,短短五十分钟的表演,展现了从四大发明、丝绸之路到现代中国的历史全景。

时隔14年,新的中国故事正在上演。2022年的鸟巢,开幕式告别“人海战术”,表演者压缩到3000名。张艺谋说: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急着展现家底,向世界介绍自己,而是去寻找人类最朴实共通的地方,告诉大家要“一起向未来”。这是中国人对于世界将要向何处去的诠释。

14年,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种改变?

正如1964年东京奥运会,是日本战后从一片废墟迈向经济腾飞的镜像;1988年汉城奥运会,是韩国通过“汉江奇迹”迈向工业强国的回顾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,则是改革开放“而立之年”的展示。

1978年,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。1992年,南方谈话正式确立了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”的改革方向。2001年,中国加入WTO,迎来综合国力大踏步飞跃的新契机。

入世,距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仅3年,90年代国企改革的阵痛还未完全消化。当时国内有不少人担心,“入世”会让外资大举进入,“狼来了”可能击垮国内企业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